前段时间,学霸君刷到一条新闻 —— 某王姓博士作为高层次人才,被西南某普通高校引进。入职前学校曾承诺 100 万安家费,可签合同后却立即少了一半,只有 50 万。原来,学校承诺的安家费其中一半是未来学校理应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图片来源:新黄河而且想拿到这笔钱,还有限制条件。必须在学校指定的区域买房,凭购房合同「报销」,最高拿到 50 万。王博士买了房,付了款,还是领不到钱,得排队。王博士感觉自己被「套牢」了:明明想离开,可已经买了房,背上了房贷;跟校方签的合同里还规定了服务期,如果提前离职,不仅左右福利都要退还,还有一笔不菲的违约金 ……众所周知,安家费,还只是入职高校的一个坑而已。这里不得不提,知友「麦格纳」的一段经历,TA 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随后入职扬州大学工作 5 年后,在知乎上先后发布两篇吐槽帖子,一篇是「高校教师工作 5 年月薪高达 370 」:
图片来源:知乎
另一篇是「关于《高校教师工作 5 年月薪高达 370 》的补充说明」:
图片来源:知乎
在其中,他不无激愤地吐槽自己在扬州大学遭遇到的诸多不快:
扬大没有兑现招聘时口头承诺的住房待遇,甚至不给教师配一张办公桌;扬大百般阻挠教师正常出国访学,在出国后一度将其到手月工资扣至372.11元,还将自己申请到的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当作校内借款,要求尽快还钱,否则扣工资抵账;扬大内部行政管理混乱,在职称晋升上存在「不公平」、「不公开」的问题。
帖子一出,知乎阅读量迅速冲上 10 万+,点赞量超过 3200。可见,这真的戳到了博士们的痛处。
除了以上网上看到的这些案例,学霸君身边也有不少博士入坑高校的真实血泪史。
踩坑高校,后果严重| 王强入职前跟学校人事处谈,听说有事业编很开心。他知道编制的含金量,于是薪资都没问个准数就把合同签了。他觉得,反正有编制,就按照国家标准来呗。入职后,王强才发现,有编制倒是不假,只是每月到手才三四千。怪不得这所省属「双非」学校,特别鼓励老师们多发论文,「赚」各种科研奖励的钱,原来就是不希望大家靠工资活着。这事他还没办法抱怨,因为副教授月薪才七八千。但问题是,副教授和教授们都在这里深耕多年,有自己的办法赚钱,可王强人生地不熟的,只能拿死工资。一想到后面还要娶妻生子,到处需要花钱,王强就焦虑。| 陈平入职东南沿海某理工大学,整体谈下来他很满意。在「新手保护期」阶段,他还能保证每月到手 1 万,虽然这跟入职前说好的年薪 25 万差得有点远,但师资科的老师跟他算账,乱七八糟的加完,好像也有 20 多个,差不太多。「新手保护期」一过,陈平傻眼了。自己没那么多课要讲,教学工作量根本完不成,教学绩效和课时补贴都拿最低,实际到手每月只剩下六千多。如果科研努努力,运气好的话三年后评上副教授,基本能勉强达到刚入校的收入水平,否则月收入基本就低于五千了。陈平也被「套牢」,想走的话,先得拿出 50 万把各种名目的退还和违约金结清。| 明涛履历非常优秀,拿着大牛的推荐信,奔着编制入职中部某省 211 高校。入职前,人事处说有 30 万的购房补贴,但必须工作满一年后,凭购房合同才能申请。那入校后的第一年住哪里呢?学校的政策非常人性化,可以申请租房补贴。不过,这两种补贴,只能申请一个。考虑到还是要留在这里,肯定要买房,明涛就选了一年后才能拿的购房补贴。谁知道,一年后,明涛买了房,情况就变了。根据「学校文件」,购房补贴一是跟房价有关,按照比例核算;二是跟本人职称有关,按职称对应不同比例,最高能拿 30 万。父母给的钱少,明涛只买了个小二居,虽然享受副教授待遇,但明涛只是讲师,两边算下来,住房补贴一共拿不到 10 万,还得找一堆领导签完字后再排队。明涛算了一下,扣除头一年租房花的钱,等于说他入校的住房补贴不足 5 万。真是上了大当!| 跟上面几位相比,孙浩掉进的是科研启动金的坑。入职西南地区这所「双非」院校时,说好的有 15 万科研启动经费,可刚用到大概 20%,财务处居然告诉他没钱了。孙浩跟校领导提了几次,一开始领导还耐心地给他许诺,到后来,干脆说学校就这么个条件,让他自己想办法。孙浩只好厚着脸皮去以前导师那里,去混得好的师兄那里蹭设备,收数据。尽管心中万般不爽,可立的项总要结题,科研考核总要想办法完成,不然,可就要被赶走了。
识别话术,提前预警能读完研,智商肯定在线,前赴后继跳坑绝对不是自愿。一些「高校」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让博士们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老实趴着干活儿,三五年不闹事。其中的招数绝对够狠,话术绝对够隐蔽。所以,咱们今天就以预防为目的,聊聊入职高校前,人事部门的那些话术,希望大家能在求职的最初阶段就发现这些坑。1. 待遇找任何工作都不可能不看待遇,所以人事部门在这里面设置了很多话术。话术一:综合年薪别看综合年薪数字大就高兴,哪怕号称能到四五十万,也得看看里面都有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职称津贴、餐补、车补、年节的购物卡 …… 这几项就算金额有出入,也基本能拿到,但这肯定只是综合年薪的小部分,课时费、课时奖励、科研奖励等往往才是大头,可这就因人而异了。拿得多的,比工资都高,拿得少的,一分没有。还有高校,把缴的税和「五险一金」的双边也统统计算进去,让综合年薪虚高,忽悠不明就里的博士们入职。话术二:干得好的话上不封顶对,一年拿一个「重大」,发  20  篇 CNS,弄 1000 万横向进学校,转化 2000 万专利 …… 薪水肯定上不封顶。可这都是自己挣出来的,并不是学校给的,拿来忽悠没入职的博士,是不是有点不厚道。话术三:基本工资比较少,主要是靠课时费和科研奖励参考话术一,一定要小心!记住:谈收入的时候,不说明具体数字,又不讲清楚达成条件的,一律视作耍流氓。2. 安家费安家费普遍都算作待遇的一部分,但因为话术多,咱们单独说说。话术一:XX-XXX 万直接按照最低金额计算,能一次性给一半,剩下一半在服务期内按月给的,都算很厚道的。搞不好还得扣税。话术二:住房补贴住房补贴一般是购房补贴,不买房拿不到。很多地方院校喜欢这么做,因为这笔钱是当地政府出的。这账是这么算的:政府角度,补贴的钱,无论多少,肯定是不够购房款的,首付都需要教师额外掏钱,还得贷上至少 20 年款,这样一方面去库存,一方面支撑起房价;高校角度,钱是从高校这里真金白银给教师的,说是笔安家费肯定没问题,而且逼着教师们买房,背上房贷,这不是也容易拿捏了嘛。话术三:提供福利住房学校把比学生宿舍还差的老破小提供出来,是否居住全凭自愿。不想住,那也别说学校没考虑新入职教师的住房问题。房子的产权就别想了,居住权能保障就不错了,交点房租也是常规操作。3. 编制进高校图的就是稳定,具体是指要有编制,人事部门设置了名目繁多的玩法,迷惑求职者。话术一:流动编制入职前口口声声说有编制,但入职了才说是流动编制。至于如何流动,那全凭学校一纸文件就能说了算。老一辈说的编制,是那种真编制,永远只跟着人走。其他一切都是假编制。话术二:定编定岗不定人/编制在岗位上编制跟岗位绑定,招聘是岗位招人。人进来工作,留在岗位才有编制,离开岗位就没了。岗位有考核要求,能满足就留下,不满足就走。纯纯假编制。话术三:备案编制真编制都是编办设置,人社部门有名单公示的。专门强调备案的编制,多数仅在自己单位备案而已,想取消也仅需要单位发个文。还是假编制。话术四:学校另有规定学校的规定,随时都可以改,甚至可以为了某个人,专门改。所谓的「另有规定」,等于是说:现在说的,一切都不算数;将来说的,也可以随时不算数;哪怕说了要算数的,也可以直接不认账。4. 职称相比于待遇和编制,职称一般关注较少,但这不代表其中没有话术。话术一:校聘/特聘/特岗/特任/准聘 ……一切稀奇古怪的头衔,全都是假的,出了学校没人认,在学校里也低人一等。话术二:享受某某待遇享受待遇,即意味着级别/职称上还够不上,只是学校「慷慨」。这种待遇往往依照学校自行规定,条件随意加,也可以随时撤销。话术三:学校另有规定参考编制里的话术四。5. 科研启动资金很多入职的博士都没办法全额使用科研启动金,原因是这笔钱本来就是学校自行筹措的,怎么用,用多少,全凭学校说了算。但这层意思显然不能告诉求职者,于是衍生出不少话术。话术一:准备了  XX 万根据不等式,准备好的,钱在那里,不等于一定给。想要可以,先满足一大堆具体条件。话术二:根据科研需要配发这话首先逻辑上就没对,博士们刚到学校,白手起家,处处用钱,这意思,能先来个十万八万随便花差花差?显然不是。这个话术一般是指能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了,学校再给点儿,所以,什么是需要,怎么配,具体按照什么预算执行 …… 这都是决定着能不能花这笔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人事部门就算回答了,也多半不算数,反正随时都能改。话术三:按阶段支付阶段是按时间来,到点儿就有钱拿,还是按照项目级别和个数?这里面的可能性太多了。面对所有不能一次性给的,咱就甭管这钱准备了多少、啥时给、怎么发,直接做好出去白嫖甚至贴钱的准备吧。第三部分 提前防备,趁早避坑话术很多坑也多,提前识别早防备。
具体怎么做呢?首先要知己知彼。高校的三大制度,一定要了然于胸。基本工资不需要了解,一方面牵涉面广,校方不敢瞎搞;另一方面本身也不多 …… 科研奖励制度一定要了解清楚,这是拉开收入差距的大头。而且教师入校后肯定要完成科研绩效,如果能完成绩效同时领到奖励,岂不美哉?人事制度,先了解职称制度,其他工伤之类的可以等碰到事儿了再了解。学校职称晋升的文件,不要仅看最近一年的,连续几年的都读读,看看趋势,计算一下自己几年后要达到什么标准。不管是直接有编制,还是签下「非升即走」,升高级职称都是必修课。人事制度还要了解离职、解聘、调动等制度,可以在将来早做规划,给自己留退路。万一考核完不成,是不是能提前离职?理论上,这样不算解聘,可能钱就赔得少。人要走,给学校留点钱也算合情合理,但具体给多少,可不能由着学校漫天要价。一般而言,企图通过高额违约金留住人才的高校都在耍流氓,而且越差的学校越容易设定高违约赔偿。千万不要面皮薄,不好意思开口。这些制度文件不难找,高校官网都有,人事部门也都有。第二要录音录像。最近有个普遍现象,高校里面人事部门的人员,忽悠起人来,这路子比外面公司里的还野。啥都敢说,啥都敢答应,反正最后不落实到纸面嘛。对付这种人,就得录音录像。当然,咱也未必明目张胆录,偷偷录也行。只要别乱传播,别断章取义地传播即可。留一份材料,关键时刻能少去很多麻烦。这里有个原则,录音录像,最好是录有一定职务的人,这才管用。一般办事儿的打工人,咱就别为难人家了。记住了,无论什么时候咱们都不要病急乱投医,还是要擦亮眼睛,都找到尽量称心的工作。

标签: none

已有 9 条评论

  1. 作者的布局谋篇匠心独运,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到了思维的乐趣。

  2. 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思考颇具启发性。

  3. 作者的才华横溢,让这篇文章成为了一篇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4.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

  5. 新车上路,只带前10个人

  6. 2025年10月新盘 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oinsrore.com
    新车新盘 嘎嘎稳 嘎嘎靠谱coinsrore.com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coinsrore.com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coinsrore.com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新车上路,只带前10个人coinsrore.com
    新盘首开 新盘首开 征召客户!!!coinsrore.com
    新项目准备上线,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coinsrore.com
    新车即将上线 真正的项目,期待你的参与coinsrore.com
    新盘新项目,不再等待,现在就是最佳上车机会!coinsrore.com
    新盘新盘 这个月刚上新盘 新车第一个吃螃蟹!coinsrore.com

  7. 2025年10月新盘 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oinsrore.com
    新车新盘 嘎嘎稳 嘎嘎靠谱coinsrore.com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coinsrore.com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coinsrore.com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新车上路,只带前10个人coinsrore.com
    新盘首开 新盘首开 征召客户!!!coinsrore.com
    新项目准备上线,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coinsrore.com
    新车即将上线 真正的项目,期待你的参与coinsrore.com
    新盘新项目,不再等待,现在就是最佳上车机会!coinsrore.com
    新盘新盘 这个月刚上新盘 新车第一个吃螃蟹!coinsrore.com

  8. 2025年10月新盘 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oinsrore.com
    新车新盘 嘎嘎稳 嘎嘎靠谱coinsrore.com
    新车首发,新的一年,只带想赚米的人coinsrore.com
    新盘 上车集合 留下 我要发发 立马进裙coinsrore.com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
    新车上路,只带前10个人coinsrore.com
    新盘首开 新盘首开 征召客户!!!coinsrore.com
    新项目准备上线,寻找志同道合 的合作伙伴coinsrore.com
    新车即将上线 真正的项目,期待你的参与coinsrore.com
    新盘新项目,不再等待,现在就是最佳上车机会!coinsrore.com
    新盘新盘 这个月刚上新盘 新车第一个吃螃蟹!coinsrore.com

  9. hello

添加新评论